新闻作者:马子鹤 黄露雨 摄影记者:李梦霞 责任编辑:张洪博
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精神,响应国家对垃圾分类的号召,追随当代大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的时代潮流,由我院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十余名学子组建了“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践团,并对开封地区居民关于垃圾分类了解程度的现状及环保意识展开调研。本次调研由我院院长傅声雷教授担任指导老师,熊小波担任带队老师,2018级生态学专业研究生马子鹤担任队长。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召开培训会。团队成员主要深入学习了国家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通过资料和相关视频了解国内外其他地区垃圾分类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垃圾如何正确分类问题,并对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计划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完善。
7月11日至7月14日,实践团成员开展了为期4天的社会调研,十余人的实践团分为五组分别去到开封各个街道、社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开封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知识和政策的了解情况、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解决措施展开调研,调查问卷涵盖了对资源与环境的意识问题、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实行垃圾分类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多角度调查开封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情况。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绝大多数开封居民都对垃圾分类表现出极大兴趣,同时对垃圾分类有着初步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甚至有些居民已经在家中自愿地进行垃圾分类,这主要得益于前段时间电视、网络和媒体的相关宣传。但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相关政策并不完全掌握,他们希望能加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以及建设更多的垃圾分类设施。
7月15日,实践团走进伟德betvlctor194621号家属院、仁和屯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团队成员发放垃圾分类宣传页,并向居民详细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耐心地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投放。在居民们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后,队员们利用模拟分类垃圾桶和代表着不同垃圾的卡片,现场进行了垃圾分类的趣味活动。队员为每位居民发放了代表不同垃圾的卡片,并指导居民将卡片分别投入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相对应的垃圾桶内。与此同时,队员们还为他们详解了投放是否有误,并解释分类的理由。活动最后,队员们为参与活动的居民准备了小礼品,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并邀请他们在自愿做好垃圾分类的意愿书上签字,鼓励其做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为更深入地了解开封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团队于16日组织参观了开封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在厂方人员的介绍下对垃圾焚烧发电的完整工艺流程进行学习。据工作人员介绍,开封市每天产生1000-1200吨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在被丢弃进垃圾桶后,会经环卫人员装入垃圾车,然后全部运到此处进行燃烧发电。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国家电网,生成的炉渣被加工成砖块,烟气经过滤并无害化处理后进行排放,并由环保部门实时监控排放指数。工厂每年能处理30余万吨生活垃圾,并产生约1亿度的电能,并且整个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垃圾分类收集,不仅是关乎城市的文化和形象,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次暑期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不会止步。后期团队还将将通过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国家区域政策法规及其它城市的成功经验,为有效改善开封市垃圾分类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方案,为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美丽开封助力。